夜间
笔趣阁 > 苏厨 > 第八十五章 返乡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paomotxt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    

第八十五章返乡


        

送走依依不舍的便宜姐姐,苏油和苏轼又巡视了一番土地庙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苏轼擦拭着松木的柜子:“不错,这已经比州学强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说道:“我不在这段时间,这里就拜托你和子由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小妹问道:“哥哥你要离开我们吗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骑上苏轼的小毛驴:“哥哥怎么会离开你们呢?哥哥要回去准备好吃的,以后大家轮流去玩。今年过节,大家都来可龙里,我们热热闹闹一齐过个年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小毛驴滴滴答答,蹄子在石板路上敲出清脆的响声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毛驴屁股后边挂着两个柳条书箱,前边鞍上坐这一个孩童,孩童前面挂着一个褡裢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进入农闲季节,路边的水田里,只剩下稻桩,几只鹅鸭在水边嘎嘎地叫着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虽是农闲,但是乡下哪里就真能闲得下来,农人们在编织竹篱,竹器;修缮草顶;保养农具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妇人们则三五一群,找一户姐妹屋外敞坝,斗针比巧,顺带闲话家常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树梢上的柚子,沉甸甸的压弯枝头,眼见是熟透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路过,便惹来早已生娃的婶娘们一通调笑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哎哟这是哪家的小郎君,小模样可真是俊俏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小郎君还记得奶味不?要不暂歇一程,奴家奶水充足,左边右边任你选,如何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然后就是一片笑闹声,臊得苏油夹了夹腿,让小毛驴加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小毛驴打了个响鼻以示抗议,继续慢条斯理地走着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只好赧笑着朝这些妇人拱拱手,求放过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妇人们更是爆出笑声,其中一位更是丢出来一枚彩线女红:“小郎君真有趣,这个给你拿去玩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在空中接过,却是一只布艺的蝙蝠香囊,手艺倒是不差,毫不矫情地收了,拱手称谢而过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就这样沿着小河一路向西,很快便进入了安镇乡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很快一个小孩便看到了他:“小油!你回来了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接着田垅上也跑来一个小孩:“小油真的是你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笑道:“哈!瘦娃,小鼠!可想死我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前边那个娃便是小鼠:“小油听说你去城里了,我想来看你,我妈不让,说城里有拐小孩的,真的吗?城里好玩不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下驴,打开鞍前褡裢,摸出来一把果干:“给你们吃的,城里也就那样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很快,还没走到可龙里老屋,小毛驴周围便跟了大大小小一群孩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暗自得意,孩子王的虎威犹在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小河在山脚突然变得很宽,形成了一个大河湾,那里便是可龙里孩子们的乐园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以前这个河湾,飘着青青的水草,夏天的时候,厚到小孩都能够踩上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自从去年告诉娃子们这种草也可以喂猪喂鸡之后,水草便被每年三次清理收获,现在冬季是水草生长缓慢的季节,只柔柔的在水下招摇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一道清澈的山溪,从湾子中心汇入小河,两岸都是茂密的竹林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青石板路变成了台阶,从竹林里穿过,等到视野重新开阔,变成了一处庄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庄子前方是一口方条石砌出的大水塘,塘边有雕花矮栏杆,还有搭往水中的石台,贴水而设,方便洗衣淘菜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左右两侧和后方,则是建筑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越往中心,建筑越高大,用料用工也更加的精美,当年苏味道虽然是被贬官,但是曾经当过宰相,用伯爷的话说,烂船也是有三千钉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因此中心的苏家老宅和祠堂,规制还是比较宏伟壮观,不过年深日久,充满了沧桑感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周边则是青瓦白墙的建筑,再往外,则是泥墙瓦顶,然后一下变得散乱,分布在田地林竹丘山之间,多是泥墙竹墙和茅草顶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祠堂前方,围着大池塘,有几株大树,其中几棵树皮光洁高大的,那是黄橘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树上还挂在一些果皮干枯的果子,那是伯爷特意给苏油留着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池塘边上,冠盖铺张的几株,则是已经数百年的老紫梨,苏油最爱的,便是祠堂外春日里,梨花胜雪的景色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池塘左侧,有一处新修的小院格外惹眼,素木的梁椽,大门,规整的石柱砖墙,虽然小了一些,但论起设计的精细程度和美观程度,比祠堂只好不差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想到老伯爷,苏油忍不住加快了步伐,朝祠堂奔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老伯爷正坐在矮椅上,用竹丝给簸箕收口,见到身穿白布跨襟厚裳,青色柿子绫直裰,脚下白袜绸靴的苏油,不由得笑道:“哟,哪家的财主小少爷来了啊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上前躬身供手:“老伯爷你别闹,苏油回来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老伯爷笑道:“进城一趟,懂礼多了,这样才好嘛,得字了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笑道:“得了,嫂子拟了个明润,明允堂哥说不错,就用上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老伯爷点头:“嗯,这个字好,点灯的时候就是明,烧菜的时候就是润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赶紧摆手:“伯爷你可别跟村里边这么解释!这字来自南朝刘勰《文心雕龙?杂文》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我蜀地汉赋文宗扬雄,刘勰评价他‘覃思文阁,业深综述,碎文璅语,肇为《连珠》,其辞虽小,而明润矣。’这才是这字真正的来历,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老伯爷摸着苏油肩膀哈哈大笑:“不错不错!还学会掉书袋了,大有长进!嗯,不过我觉得还是点灯烧菜来得贴切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:“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时候小鼠牵着毛驴进来:“小油哥,这毛驴栓哪儿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老伯爷起身说道:“小鼠这是祠堂,别让它进来,弄脏了祖宗怪罪,你去栓门口橘子树上,等我收拾好再来料理它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转身从祠堂侧屋端出来一个簸箕,里边有些瓜子核桃之类的干果:“以往小油在的时候,哪天不来几个娃子?这小油一走啊,你们都不上门了!整天冷冷清清的,害我瓜子都没地方放去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娃子们围过来抓吃的,嘴里乱喊道:“谢谢八公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紧跟着乡亲们也赶来了,又是一番热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小油回来了?哎哟真是的!这身行头可真好看!嫂嫂给置办的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好像胖了点,怎么城里呆了这么久还是这么黑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回来了就好,对了那么些酒糟拉回来,可好哩!鸡鸭,还有小猪娃,吃了那叫一个疯长!这可多谢小油了,这么小,去城里也没有忘记乡亲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小油啊,你三哥那可是峻急的性子,你在城里过得好不?要我说不习惯就回来,克绍箕裘,那也是箕一半裘一半嘛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我说四喜家的你还管不管你家男人了?在祠堂祖宗面前都敢乱骂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我那是骂吗?我那是跟城里秀才听来的学问!绝对是好话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我信了你南瓜里面没有米米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不信你问问小幺叔嘛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赶紧拱手道:“呃,这话是孔夫子说的,是说做弓家的,娃子先会弯竹器,做皮衣家的,娃子就先会补皮子,是耳濡目染能够继承家业的意思。所以四喜的说法也不算错,种地也是我打小看的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诶怎么样?还是小幺叔有学问!橘子树跟茶叶可真真的看着活了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切!之前你可不是这样说的,你还说黄荆棍儿细了就要两支并起来抽,夹肉,更疼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你狗日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虽然吵吵闹闹搞得苏油一个头两个大,但是这份乡情,却让他享受非常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各家的过来看了稀奇,终于渐渐散去,只留下几个老的在祠堂,喝着水聊闲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老伯爷就对苏油招呼:“厨房里添置了好些东西,还有好些工具,还有那什么……实验器材,都是你叫人从城里送来的,那些家伙我都不会用,你自己去搞一桌,招呼你几个老哥哥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笑道:“那行,那几位哥哥稍坐,很快就得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说是哥哥,那也都是五十往上奔的人了,平日里老伯爷要收拾苏油的时候没少拦着,现在孝敬一顿也是应该。


 新书推荐: 谁给大明续命了? 割鹿记 南朝不殆录 戍边八年,皇帝求我登基 剑走偏锋的大明 穿越后领了三个媳妇,不领犯法! 国家送媳妇?来一打,都收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