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苏厨 > 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辉映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paomotxt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    

第三百七十九章交相辉映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蜀学之论,与诸派之别,在于重情。至理而不近人情者,如月圆而皎,美则美矣,却无实用。人欲而合情者,虽如牛阃之泥,亦足肥田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是故不近人情者,不是天理;不伤人情者,不是恶欲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至于你说的夫妻为天理,纳妾为人欲,从苏油的理解来说,则是另外一番理解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夫子说的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这就是体近人情的天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从这上面讲,妻于夫独爱,奈何夫与妾分宠,这便是辜负人情。至于好色无厌,更是下作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人有爱美之心,这是天理;但是因为爱美便要千方百计的占有,甚至不惜给别人造成伤害,这就是人欲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说到美食,苏油就更加有言权了。追求美食,我不认为是恶欲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蜀中酱油,豆瓣,豆豉,酸菜推广开后,诸多以前人人避之不及的东西,翻成佳肴。一头猪的产出,比以往多了几乎一倍,如何能说没有用呢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真正的人欲,不在食物是否精美,穿着是否华丽,而在于主人对天下的贡献和付出,匹配不上那份精美和华丽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唐太宗喜好骏马苍鹰,会游狩猎;辽朝诸君,亦是如此。但两者可能相提并论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张载沉思半晌:“此论倒是合乎情理,然而如此说来,人人追求鲜衣美食,珍玩美器,这不是争斗之源?离上古之治,岂非日远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说道:“当尧之世,草屋而葛衣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当舜之世,耕历山,渔雷泽,陶河滨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当禹之世,始有金鼎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再论三代之前,人民少而禽兽众,人民不胜禽兽虫蛇。有圣人作,构木为巢,以避群害,而民悦之,使王天下。号曰有巢氏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民茹毛饮血,弱且病。有圣人作,钻木以取火,得熟食而使健,又制网得渔,而民悦之,使王天下。号曰燧人氏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民乏谷食,有圣人作,制耒耜、种五谷、尝百草。饥有食,病得痊。而民悦之,使王天下。号曰神农氏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是故三代之世,所盛者德,王以德致天下。非以工技物产称焉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夫子所称者,乃政治清明,人情敦睦,治者以天下为公,受治者忠勤己任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如果不加辨识,还想着饭粗粝,住巢屋,采草度日,却又是买椟还珠,泥古不化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治政之难,其在使民丰足,而德近上古乎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张载喃喃道:“情为理之始,亦为欲之始;立天理,去人欲,以致绝情;而情不可绝,故只能体近人情,即近天理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补充道:“以他心为己心,即体近人情天理之道。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让最大多数的人完其命而不觉缺憾,守其性而不觉拘束,得其教而不觉厌烦,是为中庸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张载感慨道:“明润年纪虽然幼小,但是与义理却是思之甚深,都说蜀中文士多文辞而少义理,如今看来,所言不实。我还有一个问题请教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躬身道:“不敢,还请先生道来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张载说道:“君子小人,能否共立于朝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这话如果是别人问出来,苏油肯定会怀疑其用心,不过张载问出来,那是真心追求学问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也不避讳,这本身就是他今后立身处世之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于是直言道:“先生的元炁说,可已大成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是关学的核心内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宇宙和世界的本原,其基础是物质还是精神,这是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,也是每个哲学家必须回答的问题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张载认为,炁,可以用来表述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物质运动基本状态,不论聚为有象的“有”还是散为无形的“无”,究其实质,都是“有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“无”,则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,实际上不存在,所谓“太虚即炁,则无无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这就是炁本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由此便展出物质永恒论——张载认为:宇宙的本体,万物的基始是炁,所以一切万物都是由炁转化而来,形态万千的万物,都是炁的不同表现形态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炁作为宇宙本体,是永恒存在的,只是存在形式在不断变化,以不同的形式表现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物质本身的消灭,生成和转化中,并不存在炁的消亡——这就是“炁为本体”、“炁化万物”、“炁无生灭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种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物质的永恒性思想,在如今是相当先进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有了炁本论打底,按照哲学思路,接下来就该解释其运动,展和变化的规律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张载认为,炁的本然状态是无形的太虚,炁的基本特性是运动与静止,炁在不断进行“郁蒸凝聚、健顺动止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万物生死动静的改变,都是炁变化的体现和结果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之所以会这样,张载认为,是因为太虚之炁为阴阳之二炁合和体的缘故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阴阳未分的浑沌状态,即太虚,也称之为元极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后边的理论大家就熟悉了:无极而太极,太极生两仪。阴阳交互变化而生万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阴阳二气处同一个统一体中,既相互对立,相互斗争,相互激荡,又相互联系,相互依存,相互渗透,相互生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所谓“独阳不生,孤阴不长”。二气的这种关系的运动变化,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其实就是辩证法,张载用了精辟的言语来总结——一物两体,动必有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是关学的哲学基础,后边还有由此展出来的认识论,人性论,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哲学逻辑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其中的认识论,广泛阐述了思维和存在、意识和物质的关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所以那些声称中国有没有哲学的牛人们,苏油不知其是学问不够,还是别有用心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张载不知道苏油对自己的学说还颇有研究,有些惊喜:“愚思所得,明润亦曾听闻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笑道:“关于这个,蜀学也自有一套解释,其基础是来自天师道关于化学的研究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炁这个字,和气通用,但是我们不行。气已经被我们用于表述物体的一种状态。用来指那些无形状,有体积,可压缩和膨胀的流体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气体与液体一样,都是流体:它可以流动,可变形。但与液体不同的是,气体可以被压缩膨胀。假如没有限制的话,气体可以无限膨胀,其体积不受限制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而元炁,是中国古代就有的概念,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。《说文》有道:元,通‘原’,始也,指天地万物之本原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张载不由得有些好奇:“蜀学的物质状态有那些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笑道:“固态,液态和气态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心里还有一个离子态,不过现在跟张载说不着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张载又问道:“那蜀学认为的物质本原是什么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说道:“就是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,我们称其为原子。单种原子构成的物质,则称为元素。经过天师道的不断研究,已知的元素,如今大概有三四十种了吧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说完将蜀学的那一套搬了出来,与张载进行讨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张载听得入神,最后问道:“你们对物理,究求到如此细致的地步了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自失的一笑:“惭愧,正是因为过度讲究格物,蜀学在义理哲思上便有所欠缺。对于关学在这方面的思考,苏油是非常佩服的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关学,用炁来表述宇宙本原,比我们用原子来表述物质本原,似乎更加合理。因为在化学研究中,我们现了一些规律,就是元素的质量,各有不同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我们怀疑,元素应该还能细分构成,细分成更加基本的单位,元素质量,性质的不同,可能就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的多少不同。这种基本单位,或者就是先生所说的——炁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然而还是那句话,未经实证,只是猜想。”


 新书推荐: 谁给大明续命了? 割鹿记 南朝不殆录 戍边八年,皇帝求我登基 剑走偏锋的大明 穿越后领了三个媳妇,不领犯法! 国家送媳妇?来一打,都收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