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 > 苏厨 > 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举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paomotxt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    

第八百四十四章李舜举


        

熙宁十年六月,交趾郡来了一个大宋最有文采的太监,领内侍押班李舜举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知识广博,常批览书传,能文辞笔札,为内官中不可多得的人才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曾经负责陈留漕运,又勾当御药院十四年,兢兢业业,屡获嘉奖,因此深得仁宗,英宗和赵顼的赏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担任入内供奉官期间,他曾经被命祷祀帝岳,在泰山西溪白龙池玄圭石上,留下《李舜举题记石刻》,文章书法都是斐然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大宋文臣少有看得过眼的中官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李舜举比苏油大十多岁,当年苏油还是小童生的时候,李舜举就已经是勾当御药局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见到苏油,李舜举不由得感慨:“时间过得可真快,想当年明润入宫,区画防疫之道,大疫之前,气定神闲,如掌上观文,盘中拾芥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官家见到后可是欢喜得紧,回宫后就对曹太后夸赞,说幸好当年得太后提醒,让眉山张县令拘束明润读书,才为大宋挽救了一位宰执英才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是说的仁宗皇帝,苏油对天拱了拱手,然后觉得奇怪:“当时没有见到官家啊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李舜举大笑:“当时你建议御药局搜求验方,绘制本草,集成医书,我夸你切谏有功,应对得地,你表情却颇不以为然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哈哈哈,也是,此等话语,岂是人臣可言?但是你怎么就没想到,那是昭陵在屏风之后,让我转述的言语呢?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这才恍然大悟,当时自己还是官场小白,如今想来,那一次在仁宗那里绝对加了不少分,无怪之后一直对自己青眼有加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说起往事来两人都是唏嘘,李舜举又对苏油说道:“兢兢业业几十年,人在家中坐,祸从天上来,家中遭了一场雷击,如非少保的雷电理论,咱家这次怕是要被御史们揪着不放。可多谢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连连摆手:“这个跟我没关系,此乃天师府小天师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李舜举看着苏油似笑非笑:“天师自然是三天法统正一真人,不过他当年卖给大相国寺的避雷针,与庆寿宝慈两宫的避雷针,更与钟山观象台劈死妖道李士宁的那根避雷针,可都是不一样的哟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啊?呵呵呵呵……”苏油赶紧赧笑着转移话题:“将作监到底谨小慎微,这都说了多少年了,避雷针还没见给宫里全装上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李舜举说道:“此事不怪将作监,还有太常寺,礼部相阻挠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不过咱家在《考工记》里找到了古制,原来古时候殿宇两端飞檐上的鸱吻,本来就应该是铜的,如今咱们改成恢复古制,再多一根引闪线,事情就解决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总算松了一口气:“大内中尽是贵人,也多珍玩重宝,图书章奏,这回总算是妥当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李舜举感慨:“败也雷电,成也雷电,到底书中自有黄金屋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说完笑道:“有此一功,官家才赏了这趟差遣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也笑道:“都监也不要以为是来享福的,交趾百废待兴,有你坐镇,可是太好了,让交趾人知道,李常杰那种中官,与我大宋李都监相比,差得远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李舜举此次前来,除了提举市舶司,还要负责监督铸币,皇宋银行交趾分行,还要当任宁海军的监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总之就是除了给苏油面子外,其余军权财权,全都在他的监察范围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论资历,李舜举是王中正的师父,李宪的师大爷,童贯的师祖祖,李宪王中正在他跟前,都乖得跟宝宝似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面前这位,才是赵宋皇室最信任的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六月,交趾的好不容易完成了夏耕工作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施加了压力,转运司行文提醒大宋过来的通判们,今年的考绩,各地的人均粮食产量算是一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李道成和黎文盛也下了严命,地方督促百姓耕作,不得懈怠,如此各地开田种稻,才算是完成得不错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推行的是眉山模式,还是老一套,将交趾社会拆解成一个个小家庭,再搞联产,增加社会稳定性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第一年推广家禽养殖,果树种植,以及桑基田,桑基鱼塘,鼓励种桑养蚕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被土人们用作肥料的硝矿,也被化工厂提炼了出来,制作出了第一批炸药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吉贝布就是木棉所织的,之中南半岛上最常见的东西,因此硝化棉的原材料一点都不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两万多战俘被转成了工人,开始修造下龙湾北面的新港口——锦普港,以及从先安到锦普的运煤通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第一炉试验用钢已经在锦普港炼了出来,品质绝佳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个月,张麒和晁补之,考察完了交趾各地一百一十二处金穴,统计出了一年的产量,三万三千六百两!


        

银矿因为采炼技术落后,不如黄金那样可以搜集天然金块金沙,反而完全没有得到重视,其实与大宋广州两浙诸路银矿规模不相上下!


        

因为大部分的金矿,同时也是银铜伴生矿床,交州上游的富良州,铜矿丰富,有大量的胆矾,孔雀石存在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考察回来的报告,以及精钢的炼成,惊动了王韶和李舜举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与两人联合上书,交趾钢的精纯程度远大宋如今各地钢材,金银铜储量丰富,要求朝廷重视这个地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赵顼收到奏章大乐,不过还是没有给苏油一文钱,只给了他一项政策——不是说了三年行羁縻州制吗?明润你就自己管自己,可劲儿折腾吧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七月,考察报告越来越详细,先安煤矿大到没边,湿法炼铜方便快捷,铁矿精纯度达到了六成!


        

李舜举收到回奏都傻眼了,陛下给苏明润大力放权,怕是压根不知道这边的产量吧?


        

苏少保,怕是又要整出大政绩了!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可已经等不及了,冲压铸币机已经到位,时间不等人,那就赶紧开动!


        

有了炸药之威,金银开采就简单多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短短一季,交州城已经熔炼了八千两黄金,三万两白银,五万斤铜!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将它们全部压成了舶来钱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交州学宫,李道成眯着老眼就着阳光爱不释手地翻看着手里的金币,又郑重地摆放到都厅书桌上,起身对着金币恭敬地拜了三拜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三枚万国来朝紫宸殿神泉金币,是李道成这个月的俸禄,足值三十贯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不禁乐了:“李公,阿堵物而已,何至于此啊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高官必定厚禄,如今苏油的正任官品衔,已经远远高过差遣官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因此其转运使差遣俸禄,要在差遣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加六十贯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除了学士衔的每月两百贯外,还有少保的两百贯,转运使的一百四十贯,外加六十贯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此外还有每月三十石月粮,二十捆柴禾、四十捆干草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还有两千亩职田,在交趾大约一年也有六千石米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还有每月一百贯的添支钱,以及绫、绢、罗、绵等进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交趾太热,冬天的木炭,实在是不好意思列进去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些全部换成钱,不贪污不受贿,苏油一个月的正常收入,即便朝廷不足额,都在五百来贯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换成金币,该是五十多个;换成银币,那是五百多个;换成铜币,算了……太沉了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不过苏油从来没去领过,都在俸禄折子上存着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李道成施完礼起身:“不知道有生之年,有没有机会能亲眼见到紫宸大殿,先这样拜拜,也是一样的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李道成一生清廉简朴,不置外产,李朝的俸禄可没有宋朝这般滋润,加上舶来钱货币的购买力很强,每月三枚金币,对李道成来说,真的是一笔相当丰厚的收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苏油一边向金币伸手,一边笑道:“这个就是给你看看而已,拿出去怕是买不了柴米油盐,到时候你家夫人还得怨我,不如给你你换成铜钱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李道成扑到了桌上,将金币死死护住:“反正我都在学宫吃饭,家中也还有些积储,下个月再说!这三枚金币我要收藏起来,传给子孙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将金币小心翼翼地收好,李道成才说道:“我看重它,不是喜欢铜臭,而是它能改变我交趾人的懒惰习气……”


 新书推荐: 割鹿记 戍边八年,皇帝求我登基 剑走偏锋的大明 穿越后领了三个媳妇,不领犯法! 国家送媳妇?来一打,都收了 极品帝婿 寒门崛起:开局迎娶绝美女帝